English

《雍正王朝》亿万目光聚焦两明星

1999-01-21 来源:光明日报 孙彬 文心 我有话说

一部再现前清社会帝王政治生活的长篇历史正剧《雍正王朝》正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这部大戏有两位主演十分出彩,一个是有“莎剧王子”之称的上海话剧表演艺术家焦晃,出演雍正的父皇康熙大帝。另一个是剧中雍正的担纲人物唐国强。

唐国强荧屏变脸

当年因《小花》、《孔雀公主》、《高山下的花环》等英俊潇洒、温情脉脉的银幕形象而被列入“奶油小生”行列的唐国强,近些年表现不俗,《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和《长征》里的毛泽东是他演艺路上的两个闪光点,一个仙风道骨、足智多谋,另一个雄才伟略、运筹帷幄。而长征路上的毛泽东形象又使唐国强力排群雄,荣获政府华表大奖“最佳男演员奖”。

当年《小花》里的两位女搭档陈冲、刘晓庆早已星光灿烂,而唐国强却在一波一折的人生坎坷中艰难跋涉,苦苦修炼,争取机会,厚积薄发。眼前这个面容阴郁冷峻、行为刚烈狠辣的雍正皇帝就是唐国强在诸多明星的竞争中以自己的努力争得的。正如历史上的雍正即位一样,唐国强要出演的那个“逼父欺母、杀兄屠弟”的皇帝让很多人觉得意外。原来《雍正王朝》的总制片人想让他出演老谋深算的八王爷,而唐国强不甘心延续他的“诸葛亮”角色。在竞争“雍正”期间,他每天除了像雍正一样读几遍“金刚经”之外,还对雍正的个性与所处的时代背景等做了许多准备,使总制片人感到了唐国强就是眼前的“雍正”。对雍正这个极富挑战性的角色,唐国强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他读原著,查清史,甚至把剧中所有的台词都做成了卡片,随身携带着,一有空就琢磨。无论是五六百字还是上千字的长篇大论,唐国强都已了然于胸,从不让别人提示台词,如此敬业的精神受到剧组成员的一致好评。功夫不负有心人,凡是看过此剧的人,都非常认可这个雍正。唐国强很有深度地刻画了这个“冷面王”复杂的个性和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他的“忍”,忍常人所不能忍,最终成为政治上的赢家。同时又表现出了他在人生意义上的失败,误解丛生,政敌四伏,人人惧而远之,恨而骂之,人情惨绝令他痛苦,立威天下心境却孤独凄冷。戏拍到后面,唐国强愈发把这种“伟大的孤独”的悲剧性抒发得淋漓尽致。一生滴酒不沾的雍正晚年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一天突然想喝酒,酒入愁肠倍觉愁,他拉着宫女的手,想到杀了儿子,不由得泪如雨下。不会喝酒的唐国强极为投入,喝干了一瓶二锅头,醉眼朦胧,涕泗交加,一次又一次重复着台词:“朕真的醉了吗?”逼真地表现了雍正走到人生尽头的悲情。

眼下唐国强又在“变脸”,在“戏说”战国时代的一段爱情故事的长篇剧《战国红颜》里扮演卧薪尝胆能屈能伸的越王勾践,其外表之柔顺、心机之难测令人捉摸不定。唐国强的下一个角色是在讴歌一代领袖的丰功伟绩的电视剧《开国元勋毛泽东》里再次扮演毛泽东。

焦晃重塑康熙

正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长篇历史剧《雍正王朝》中,第一个主要人物是治理国家60余年的康熙大帝,雍正能不能继位取决于他的选择。出演康熙大帝的乃是上海话剧舞台上赫赫有名的表演艺术家焦晃。这位艺术家五六十年代主演过多部莎士比亚名剧,获得“莎剧王子”美称,他后来主演的许多话剧也都被视作经典。他与北京的于是之在话剧界享有“南焦北于”的极大声誉。这次焦晃是舍弃了陈凯歌的影片《荆柯刺秦王》中高渐离一角而走进《雍正王朝》的,因为他觉得,在这以前他所有的人生积累和艺术实践,仿佛都是为他今天演好康熙做准备的。到了剧组后,焦晃还做了一个奇怪而又蹊跷的梦。宛如庄子不知蝴蝶是庄子,还是庄子是蝴蝶。他也在焦晃和康熙之间恍恍忽忽。他梦见自己在弹一把古琴。琴突然坏了,康熙十分生气。等到他再睁开眼时,看见四阿哥即后来的雍正,头上冒着黄豆大的汗珠在吃力地修着那把琴,身边还站着康熙的孙子。

于是,他突然明白了,如果把国家比作一把古琴,那么雍正只是一个修琴的人,而孙子即后来的乾隆才是弹琴的人。焦晃写下了自己的梦,并渐渐地与他所崇敬的康熙心犀相通,血脉合流。他说,“我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从心里长出来的。创造每一个角色,仿佛都是浇灌一棵正在成长的树,要调动心理机制和生理机制的每一个细胞,将所有关于人物的假定性的东西化为真实的感受,从而达到表演的沸点。”焦老爷子严格按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演绎出来的康熙大帝,深得评论家的认可和欣赏,大多评论家认为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血脉已衰仍然威驭天下的一代君王形象。

这位早已将“斯氏”理论转化为他的表演实践的艺术家在剧组里也俨然是众人崇拜的偶像。每到他拍戏,演员们纷纷前来观摩,没有戏的时候,他的房间也常常聚集着成群的年轻人,虔诚地听他说戏。观众们在《雍正王朝》中也一定能从康熙大帝身上感受到这位艺术家的魅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